兒童早教健康育兒知識
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兒童早教健康育兒知識,供大家參考。
早教健康育兒知識1
對孩子有益的游戲
1.來回滾球
準備一個小皮球。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好,兩腿岔開。媽媽把皮球滾給寶寶,寶寶再把皮球滾回給媽媽。反復玩。
目的:來回滾球實際上是遞給和要回游戲的繼續。雖然寶寶在滾球的時候還不可能做到目標準確,但寶寶喜歡把球朝著你的方向送出去,又看到球回到自己的身邊來。
2.疊疊樂
準備一個套筒玩具,也可以用大小不等的紙杯、盒子代替,讓寶寶隨意地玩。在玩的過程中,寶寶會發現,小的可以放進大的里面,大的可以放進更大的里面。
目的:很多時候,寶寶的學習是在試錯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不斷的試錯,寶寶學會了觀察、比較、判斷等各種能力,從中理解了大小、多少等數概念。更重要的是,寶寶從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這可以幫助寶寶確立自我,變得更加自信。
3.小小運輸家
準備一個手推車(也可以用大的紙箱代替)和一些玩具。把玩具放在小推車里,讓寶寶扶著推車走。媽媽可以設計一些情景,增強游戲的興趣。比如在地上畫個小房子當小狗的家,對寶寶說:“寶寶快來,請把玩具送到小狗家吧?!?/p>
目的:寶寶剛開始走路時,不可能太穩,借助一些工具,寶寶可以更好地邁步。再加入一些情節,就可以把單調的邁步練習變成有趣的游戲了。
4.另一只眼睛呢?
媽媽指著自己的一只眼睛,寶寶也會模仿媽媽的樣子指著自己的一只眼睛。這時,媽媽就問寶寶:“另一只眼睛呢?”引導寶寶指出自己的另一只眼睛。開始時,可以讓寶寶先指媽媽的眼睛。
目的:教寶寶區分相同和不同的東西是很重要的。這個游戲不是單純教寶寶學會數“一個”、“兩個”數,而是教寶寶掌握相同的東西有一個,還有另外一個這樣的數概念。類似的游戲還有數臺階、數點心等。
5.身體模仿操
媽媽一邊念童謠,一邊做動作,教寶寶模仿。比如“我有小手,拍、拍、拍;我有小腳,踏、踏、踏;我有小腦袋,點、點、點;我有小屁股,扭、扭、扭?!?/p>
目的:這時期的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已經很強了,隨著兒歌做動作,可以幫助寶寶將語言與相應的動作聯系起來,在情景中更好地理解語言。
6.我是媽媽的小幫手
媽媽需要小物品的時候,叫寶寶幫忙遞一下。比如晾衣服時,叫寶寶遞一下衣架;爸爸下班回家,叫寶寶幫忙拿一下拖鞋等。當寶寶做到了,就對寶寶說一聲“謝謝”,表揚他一下。
目的:在成人看來,這些是勞動,但對寶寶來說,卻是一種有趣的游戲。這些生活小事還可以使寶寶獲得滿足感,形成積極、正面的情緒,培養好的行為習慣。
7.跳臺階
在戶外玩的時候,看到低矮的臺階,可以拉著寶寶的小手,教他站在最后那個臺階上往下跳。在家里,可以用高度適宜的枕頭搭一個臺階,在周圍鋪好被子,讓寶寶站在枕頭上往下跳。
目的:跳躍是這個階段寶寶需要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它可以鍛煉寶寶腿部的肌肉,提高身體的控制力,使身體更好地保持平衡。
早教健康育兒知識2
傳統小游戲增強孩子的運動智能
1、踢毽子
取一根細長繩子,一端穿上幾粒大紐扣,另一端讓孩子手捏著,垂著繩用一只腳去踢毽子,毽子便蕩來蕩去。待孩子熟練后,可改為左右腳交替踢,即花式踢。
2、拉大鋸
這是一種傳統游戲,可以是兩個孩子對坐,兩腿伸直、腳掌相抵、手指互勾,或者大人與孩子對坐,將孩子兩腳夾在大人的小腿間,手互拉,然后甲俯乙仰。俯仰盡可能低,仰臥起來時,腳不能離地面。這樣,一俯一仰,猶如船工用力劃船,一來一往即為兩人對拉大鋸。
一邊拉,還一邊唱一首歌:
拉大鋸,扯大鋸,
鋸木頭,蓋房子。
姥姥家,唱大戲,
接姑娘,請女婿,
小外甥,你也去。
3、跳房子
在地上用粉筆畫成8格,或畫成由8個不同形狀拼起來的圖案(圓形、梯形等),每格分別寫上1、2、3、4、5、6、7、8,玩的時候,用一串舊紐扣當踢毽,先用一只腳把踢毽從第1格踢到第2格,再依次往下踢到第8格為止。踢毽時出界或是錯號,就要回到原處,比誰先全踢到終點為勝。
4、鉆涵跳橋
父親手、膝著地,屈體呈橋狀,母親平坐,前屈體,手臂前伸使手指尖觸腳尖,呈涵洞狀。寶寶從父親的“橋”下鉆爬過后,經過母親的“涵洞”,再攀上父親的“橋”拱(即背)跳躍而下,反復多次。
5、跳繩
用短繩一根,可教寶寶單腳或雙腳跳,順跳或反跳,還有花色跳等。又可用長繩一根,父母幫助甩動,讓寶寶在繩中間跳,亦可用單腳、雙腳或花色腳等。
6、學習動物來走路
適合年齡:1歲半~2歲
準備材料:動物的圖片或照片;活潑的背景音樂
玩法步驟:a.挑出不同走路方式的動物圖片,如蝸牛(爬行)、螃蟹(橫著走)、青蛙(跳著走)等;
b.站在房間中間,和寶寶一起看動物圖片;
c.你開始模仿一種動物走路,并讓孩子學著你一起走;
d.然后模仿另一種動物。
注意事項:地面保持干凈,并沒有障礙物。
早教健康育兒知識3
1歲幼兒早教方法
該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也更加聰慧。此時為寶寶身體和心理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此階段寶寶尚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家長要注意關注其安全。
1.保護好奇心
這個年紀的孩子對世界很好奇,什么都想探索想嘗試。家長要做的是保證他的安全,在可以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就不要限制他的言行,也不要抹煞他的好奇心。因為這樣的好奇心也是他認知世界的動力。建議保證孩子每天在室外至少鍛煉2小時。
2.加強語言交流
孩子的語言發育水準存在一定差異性。有的相對早慧,有的則遲緩一些。所以,家長要積極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通過描述和提問來刺激孩子的感官,促進他的語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說話不可以使用“童語”,而要用成人的語言方式和詞匯與他交談。
3.教授認知能力
此時的孩子求知欲望極強,接受能力也比較好,正是教他認知世界和社會的大好時機,這個時期家長對他教導會影響到他一輩子。此外,家長請放手讓他嘗試去做很多事情,只要不危險就不要制止他。
2歲幼兒早教方法
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如電視節目、音樂、視頻等。家長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搜尋一些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這些方法都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促進他觀察與思考世界,從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1.培養手指靈活性
家長帶著寶寶做手指操,讓每個手指都可以充分運動起來。還可以叫寶寶去撿拾一些細小的東西,也可以做一些需要手指精細運動的小游戲,如玩積木,這是的訓練手指靈敏度的方法。
2.訓練身體協調性
眼睛、雙手、雙腳、大腦等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一致。當孩子學會走路,培養他的雙腳和身體之間的協調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具體的方法很多,比如扶孩子爬樓梯,帶孩子上野外游玩等,都可以培養他身體與腿、腳的協調一致。還可以給孩子玩各式玩具,通過玩具來培養眼睛與手的配合性。
3.培養運動能力
此時孩子可以獨立進行游戲,還可以和同齡人完成一個游戲。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父母多陪伴孩子一起進行游戲,帶著他做一些全身的運動,如球類等。既鍛煉出一付強健的體格,又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敏捷和靈活。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有比較嚴重的破壞欲望。被他們弄壞的玩具表面可能表面已經不再光滑,出現毛糙或尖角,很可能使孩子受傷。所以家長要時常檢查玩具是否安全。
4.玩沙子和膠泥以啟迪思維
大家兒時常有類似經歷。所以,當孩子去玩沙子或膠泥時也不要阻止他,相反,沙土含有的微量元素還有益于孩子的健康。父母可以教會他在沙土上作畫,或教他如何用沙土或膠泥去塑造一些可愛的卡通形象。提醒大家,當孩子玩耍時記得及時給他洗手。
5.涂鴉以培養想象力
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提供紙筆,其他的任由它去發揮,畫什么,怎么畫,都隨他去好了。此時的他,只需要家長的鼓勵與贊美,并不需要家長教他該如何做畫。即使他在地板或墻上涂鴉,也不要指責或辱罵,因為這是他盡情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表現。但是,有一點需要家長朋友們注意,那就是尖銳的筆尖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所以平日需要把鋼筆、圓珠筆放在他夠不到的地方。
6.培養群體意識
群體意識乃是人之天性,合作也是人類社會的本能。父母要幫助孩子熟悉外部的世界,要鼓勵和培養孩子積極與同齡人相處,讓他懂的接納他人,學會和伙伴們共同完成游戲,融入這個大集體中。
7.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著去嘗試。所以不要隨意阻止孩子,相反要給予積極的引導,使他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的發揮。
8.養成較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和孩子一起進餐時,不要喂孩子食物,讓他自己吃。還要幫助他養成其他的良好習慣,如餐前便后洗手、按時作息等。要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如有可能,家長可以要求他自己洗漱。
兒童早教健康育兒知識相關文章:
★ 早教育兒精選
★ 育兒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