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史之先秦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
先秦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先秦時期的易錯易混知識點分別是什么?今天小編分享一些有關初中古代史之先秦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復習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易錯點: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經學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建筑,種植水稻。
4.炎帝和黃帝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
5.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一夏朝。啟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開國君主分別是禹、湯、周武王
7.西周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實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局勢,擴大了統治范圍。
8.司母成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
9.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
易混點:
1. 化石、遺址、遺跡是研究早期人類的主要依據。
2. 元謀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僅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這是北京人進步的地方。山頂洞人則更進一步,會人工取火。
3. 紙出現之前中國書寫材料的演進:陶器(刻畫符號)→龜甲、獸骨(甲骨文)→青銅器(金文)一竹木簡、絲帛(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
4. 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
易考點:
一、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二、分封制,西周為鞏固統治而實施的一項社會等級制度,周天子根據血緣關系和功勞大小將土地、平民、奴隸進行分封給諸侯,建立侯國,諸侯又可以繼續往下分封,等級鮮明,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諸侯的義務:服從天子,繳納貢品,鎮守疆土,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開發了邊疆,加強了統治,使得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1.政治上:爭霸兼并戰爭不斷,出現了局部統一;各國實行改革變法,成為增強國力的重要手段。
2.經濟上:鐵農具使用范圍得到推廣,土地私有制得以確立。
3.思想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
4.社會形態上:春秋時期,奴隸制度逐步瓦解;戰國時期,封建制度得以確立。
5、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易混易錯:
判斷一場改革成敗的標準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實現了改革目的,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商鞅變法中商鞅被處死,只能說明變法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不能說明變法失敗,因為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推動了秦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6、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易混易錯:都江堰和靈渠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靈渠是運河,主要作用是航運。另外,前者是秦國(戰國時期)修建的,后者是秦朝時修建的。
7、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諸侯爭霸兼并,法家思想順應時局需要,受到統治者青睞。
(2)儒家的政治理念體現了民本思想,雖不適應春秋戰國紛爭的時代需求,但對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易考點:各家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
初中古代史之先秦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