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史之隋唐宋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初中古代史中隋唐宋時期的易錯易混知識點分別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些關于初中古代史之隋唐宋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歸納,作為參考,希望你喜歡。
易錯點:
1、重要的歷史名詞:三省六部、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曲轅犁、筒車、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重文輕武
2、科舉制的創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3、曲轅犁是耕作工具,筒車提水灌溉工具。
4、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意為各族共同的君主。
5、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6、唐朝滅亡后,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鎮割據。五代十國雖然是一個政權分立的時期,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易混點:
1、唐太宗時期名臣: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唐玄宗重用:姚崇和宋璟。
2、李白:“詩仙”,飄逸灑脫、浪漫情懷;杜甫“詩圣”“詩史”淳樸厚重悲憤凄婉;白居易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3、閻立本,代表作品《步輦圖》,特點是形態各異,神形兼備;吳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圖》,特點是落筆雄勁,風格奔放。
4、唐朝書法家顏真卿,特點:端正勁美,雄渾敦厚,代表作品《顏氏家廟碑》);歐陽詢(特點:方折峻麗,筆力險勁,代表作品《九成宮醴泉碑》。
易考點:
1、大運河的開通
①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②開通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2、科舉制
①創立(隋朝):隋文帝開始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最為重要。武則天:首創殿試。
科舉制的積極影響:A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B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 1 300多年。
科舉制的消極影響:束縛了人們思想,忽視實用性學問,也阻礙了我國科技的發展
3唐朝交流頻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國來華的原因):
A、唐朝政權強大,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B、唐代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
C、玄奘、鑒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陸交通發達。
4、唐朝的對外政策:對外開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對我們今天的啟示:
A.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達,文化先進才能對于國外產生輻射力和吸引力.
B.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5、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軍事方面: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將領有擁兵之權而無調兵之權;定期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杯酒釋兵權)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權力,設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在地方,安排文臣擔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換,設通判分權。
(3)、財政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稅收歸中央。
三、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影響:
A、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穩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C、(消極作用)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
初中古代史之隋唐宋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