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史之明清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初中古代史中有關明清時期的易錯易混知識點分別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些關于初中古代史之明清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歸納總結,作為參考,希望你喜歡。
易錯點:
1.易錯的歷史名詞:八股取士、班禪、駐藏大臣、伊犁將軍、金瓶掣簽
2.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一種表現
3.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沒有到達歐洲。鄭和下西洋屬于友好交往。
4.明朝的“八股取士”不是一種獨立的考試制度,而是科舉制度走向僵化的表現。
5.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和功能分區突出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
易混點:
1.明朝修筑長城是為了防御蒙古族,秦朝修筑長城是為了防御匈奴族。
2.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是藥物學著作,宋應星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寫的《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科學巨著。
3.設置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和新疆的管轄,屬于鞏固多民族國家統一的措施;
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屬于抗擊外國侵略的斗爭
4. 注意辨析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是兩個有聯系的概念,同時也要認識到強化君主專制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5.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才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易考點:
1.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發展變化的總趨勢:加強皇權,削弱相權;加強中央權力,削弱地方權力。以古代君主專制的確立、發展、加強和結束為縱向,考查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
2.鄭和下西洋影響: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易聯系絲綢之路,唐朝、宋朝的對外交往,“一帶一路”倡議,新航路開辟考查。
3.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及對今天的借鑒意義
(1)特點:規模大、人數多、范圍廣、時間早(比歐洲新航路開辟早半個多世紀)、航程遠。
(2)借鑒意義:倡導開放、交流與合作,對外友好往來。
4.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為線索,聯系當今時事熱點,考查國家統一問題。
5.明代科技巨著的典型特點是繼承與總結
(1)從內容上看,多為總結性的巨著,為集大成之作。
(2)從價值和影響上看,雖未有實質性的突破,但中國傳統科技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3)從部分內容看,開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學,如《農政全書》和《天工開物》。
【新疆、西藏、臺灣】
一、臺灣:
開始歸中國管轄:元朝——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朝:1662年2月,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意義:至此,被荷蘭侵略者占據了38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1. 1684年設置臺灣府;(意義: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2. 1885年設置臺灣省。
二、西藏:
開始歸中國管轄:元朝——宣政院(意義: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區域。)
清朝:1. 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_、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2.冊封:順治冊封達_五世“達_喇嘛”的封號,還撥??钪匦薏歼_拉宮??滴鯐r,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代達_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3. 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標志著中央政權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作用:通過以上措施,清朝有效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三、新疆:
開始歸中國管轄:西漢——西域都護府
清朝:
1.設置伊犁將軍;
2.平定噶爾丹叛亂(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順治)
(作用:穩定了西北邊疆,維護了國家統一。)
四、啟示: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中古代史之明清時期易錯易混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