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色信念手抄報精美
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啟了中國革命的壯麗詩篇。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犧牲,為了祭奠烈士們的犧牲,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才對得起他們的付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走長征路手抄報,歡迎大家欣賞和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重走長征路手抄報圖片欣賞
重走長征路相關資料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焙倮锏囊惶?,爸爸為了讓我們更了解長征的歷史,更真實的體驗紅長征的艱難,帶我和兩個小伙伴去“重走長征路”。
“重走長征路”是位于奉化海濱的一處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到了目的地,看見坡上那鮮紅的“重走長征路”五個大字,車還沒停穩我和小伙伴迫不及待就沖下了車。來到了建在水庫邊緣的“于都河”邊,我看著河中簡陋的浮橋說:“這種橋,讓人怎么走?”爸爸不慌不忙的跟我說:“當年紅軍長征,倉促間哪有時間搭什么好橋!”我想:當年他們紅軍沒有橋原來是搭這種浮橋過河的呀!上了浮橋,走了一半,忽然發現前面有一個很陡的坡,爸爸說:“爬過這個坡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可是這么大的坡怎么上去,這一不小心就要摔到河里去的!可是我一想,當年長征里,不是有一些紅小鬼都上的去,我怎么上不去?一想,我鼓起勇氣使勁往上一爬,不一會兒就上去了。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根據地”里有崗樓,還有許多紅軍戰士的雕像,有的正趴在地上拿著槍瞄準著敵人,有的握著槍,有的正扔著手榴彈,再現了當年紅軍在根據地與敵人英勇戰斗的情景。參觀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我們重新回到浮橋的另一頭,橋邊上豎著“長征從于都河出發”的牌子,牌子邊上矗立著紅軍渡過于都河,即將離開根據地時與老百姓依依惜別的情景雕像,有的紅軍戰士牽著馬,有的紅軍戰士緊握住拳頭,激昂的宣誓,有的緊緊握著老大娘的手,生動的體現了根據地的老百姓與紅軍戰士的魚水情深!
離開“于都河”,我們來到了“草地區”,眼前一片泥濘的草地,草地中間紅軍戰士牽著戰馬、互相攙扶、背著傷員,在草地中艱難的行進,爸爸說,過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艱苦的歷程之一,草地其實是荒無人煙的沼澤地,海拔高,經常下雨,非常寒冷,沼澤地的淤泥深不可測,很多紅軍戰士陷進去后永遠出不來了。
爸爸還跟我們講了很多關于紅軍長征途中非常艱辛的故事。除了過草地,還翻越了五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而且缺少糧食和衣物,很多人餓死凍死了,在行軍途中還得跟國民黨反動派戰斗,犧牲了很多人。
多么偉大的紅軍啊!在槍林彈雨中不怕犧牲,在惡劣條件下不屈不撓,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少先隊員一定要學習紅軍精神,不怕挫折,勤奮學習,長大以后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重走長征路相關資料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歷經了多少苦難,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或許真應了那句話:苦難是一所學校。歷經了這么多的艱難困苦,我們的炎黃子孫才會如此堅強。華夏兒女永遠都壓不倒,折不彎,打不敗!
看了《長征路上的故事》后,我渾身的血液都僵硬了。紅軍戰士一路上竟然就那么點干糧,吃完了,只好啃樹皮,挖野菜,把皮帶煮一煮就吃了。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我們的紅軍戰士既要跟惡劣的自然條件作斗爭,還要與圍追堵截的敵人浴血奮戰,此時的戰士們體力透支,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完成了這不可思議的壯舉?是信念,是深深的愛國情懷!就算他們戰死在沙場上,那也是雖死猶榮,因為他們都是為中華之崛起而犧牲的,值得我們尊敬!
華夏兒女就是有這樣的一股勁兒,一股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勁兒。這股勁兒令敵人百思不得其解,令他們望塵莫及,令他們肅然起敬!拋頭顱,灑熱血,算得了什么!在長征路上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毫不畏懼,勇往直前。他預示著不管中華民族經歷多少風風雨雨,我們終將勝利,因為我們有不屈的脊梁,我們祖國必然會巍然屹立于民族之林。
一輪明月,見證了滄海桑田,見證了悠悠歷史。一輪明月,照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古今中外。八十多年過去了,長征路上的故事仍然歷歷在目,面對這些英靈,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讓我們牢牢記住這段歷史吧,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告慰地下的英靈們!
2020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色信念手抄報精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