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秋季疾病預防小知識
每當季節變換的時候就是兒童疾病高發的時候,一些常見的疾病是我們需要知道并且做好預防措施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些關于常見的秋季疾病預防小知識_小兒疾病預防常識,作為參考,希望你喜歡。
【一】常見的秋季疾病預防知識
小兒肺炎
早晚清涼的秋季,小兒最容易患肺炎。小兒肺炎開始像感冒,持續發燒在39℃以上。發燒、咳嗽、氣喘是小兒肺炎的三大癥狀。常見的是細菌性肺炎,起病快、病情重、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病毒性肺炎的特點是發病較慢,癥狀較輕,但病程較長;支原體肺炎的潛伏期長,起病緩慢,病程也長。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預防建議:因兒童肺炎起病快,兒童一旦發生發燒、咳嗽、氣喘等癥狀,家長要及時帶患兒就診,積極配合醫生做好病兒的護理工作。
兒童哮喘
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發病與氣候有密切的關系。由于各種原因,兒童哮喘的癥狀有時表現得并不典型,一般是以咳嗽為主?;純涸诳人郧?,一般沒有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發燒等表現。
預防建議:
1、首先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給小兒增減衣服,夜間蓋好被子,防止受涼感冒;
2、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做適量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
3、氣候驟變時,盡早使用預防性藥物。由于該病容易反復發作,給患兒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家長應積極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倍關心體貼,使之情緒穩定,精神愉快。
【二】季節交替傳染疾病知識
一、流行性感冒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小朋友和成人都比較容易被傳染。
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患兒發病后1~7天均具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般表現為急性發病,有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畏寒,一般持續2~3天;全身中毒癥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酸痛;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輕;
少數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腹痛等表現。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在兒童中,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胃腸道癥狀較成人常見。
二、水痘是什么?
水痘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歲為高發年齡。水痘傳染性強,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傳播途徑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被傳染。人體感染水痘病毒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后發病。
臨床表現
患兒可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下降等癥狀,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
皮疹先發于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黏膜亦常受侵,見于口腔、咽部、眼結膜等處。
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脫痂后不留瘢痕。
水皰期痛癢明顯,若因撓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
水痘通常比較溫和,不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但個別患兒在病程后期可并發腦炎。
三、手足口病是什么?
是一種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出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嚴重合并癥,病情進展快,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病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臨床表現
普通病例表現:多數患兒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
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后轉為皰疹;
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不痛、不癢、不結痂、消退后不留痕跡;
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后良好。
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2~5天左右出現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當患兒出現下列表現時,應警惕為重癥患兒,及時到醫院就診:持續高熱,頭痛、嘔吐,精神反應差、嗜睡、抽搐,肢體無力、急性偏癱,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心率增快,面色蒼白、皮膚發花、四肢發涼、發紺、出冷汗。
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同的,應采用綜合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1、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勤換洗、勤曬衣服、被褥。個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應定期消毒。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均衡飲食。春季氣候多變,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5.發熱或有其它不適及時就醫:許多傳染病初期癥狀類似感冒,易被家長忽視。到醫院就診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如確定為傳染病,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7、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計劃性予防接種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疫苗是阻擊各種傳染病發生的積極手段。
【三】常見的疾病防治知識
支氣管炎
當支氣管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黏膜發生炎癥時,稱為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來的。也可由于長期吸入煙塵微?;驇Т碳ば缘臍怏w削弱了呼吸道防御功能,也可能發生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一般起病較急,有發燒、頭痛、喉部不適、頻繁而較深的咳嗽、咯黏稠或膿性痰。
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長期反復的咳嗽,早晚會咳得更厲害一些,當氣候改變天氣變冷時病情會加重。有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家長可以做以下工作:
1、首先給兒童測體溫,如果體溫超過了38℃,可以采取降溫措施。及時徹底地治愈兒童的上感等疾病。
2、家長不要在兒童活動的范圍內抽煙。
3、兒童咳嗽時有痰,應當讓兒童把痰咳出來。如果兒童太小,不會將痰咳出,可以將兒童趴在家長的腿上,頭部朝下,輕輕地拍兒童的背部,以幫助兒童將痰咳出來。
4、讓兒童多喝水,保證充分的水分攝入。
5、如發現兒童吸氣時胸肋間內陷或兒童的嘴唇呈青紫色,應馬上送醫院治療。
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受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肺炎的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鼻唇區發紺(紅黑色)、鼻翼扇動、胸痛(尤其作深呼吸時更痛),一般伴有39℃以上的高燒,咳嗽及咽部痰聲、食欲不振等癥狀。有的還可能腹瀉或嘔吐,嚴重的還會煩燥不安,面色灰白。
兒童患了肺炎,家長應作以下工作:
1、定時給出兒童測量體溫,注意兒童體溫的變化,必要時可以對兒童采取降溫措施。
2、多給兒童飲水,保證兒童有足夠的水分攝入,避免兒童發生脫水現象。給兒童吃一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3、讓兒童好好休息,用枕頭或衣物將兒童的上身墊高,以幫助兒童緩解呼吸困難。
5、注意保暖和室內空氣的流通。打開門窗讓新鮮空氣進來,但是不能讓兒童直接吹風。
6、平時要讓兒童經常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增強兒童的體質,預防疾病的發生。
常見的秋季疾病預防小知識相關文章: